|
牛网专栏:从“窃听门”看传媒从业者的道德底线 |
发布时间:2011-7-21 11:39:21 浏览次数:2764 |
|
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曝光后,立即成为举世震惊的新闻事件。媒体与政府一样,都必须讲信用,没有信用,最终会失去公众,失去市场。而滥用新闻自由,危及的不仅是媒体,而是整个传媒行业和社会。西方媒体自己撕开了“新闻自由”的虚伪面具,让人们看到了西方所谓“自由”和“民主”的真实谎言。但这起事件对整个新闻传媒业都提出了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在无所不利的商业时代,该如何扼守住新闻从业者的道德底线?
由于媒体竞争的加剧、业界生存压力的增大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媒体变得浮躁,往往剑走偏锋、投机取巧,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从业道德和职业底线。我们看到不少媒体为了制造效果和冲击力,不惜弄虚作假、移花接木,甚至出现杜撰虚假新闻等现象。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中国的传媒业也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如今的传媒已经从之前的报纸、广播等发展到无所不及的网络、微博等,这些变化使得媒体的影响力成倍的增加,青少年作为网络这些新鲜事物的接受者,更是首当其冲。网络媒体的环境对于思想道德正处于成型过程的青少年来说十分重要。
例如前一时期风靡网络的“我爸是李刚”事件。这件事让我对某些传媒从业者的道德产生了怀疑,某些媒体只采访被告,而不是去采访受害者家人,我不知用意何在。网络上很多所谓的记者在写一些歪曲事实的文章,有的甚至在为被告开脱,这种行为对广大思想并未成熟的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样的事情发生,是不是会让广大青少年对官二代产生崇拜感?事情过了没几天,甚至从网络上就传出了审判结果,尽管有人说是假的,也有人说是真的,但无论是真还是假的,都说明了些问题:若是真的话,大概不会与传媒者的道德有什么关系,只能说那是司法以及执法者的问题;然而如果说新闻是假的,那么传媒者就有脱不了的关系了。首先编造假新闻就是违反道德的最大体现。媒体报道就像科学研究一样,容不得半点虚假。虚假的新闻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传媒者首先不能制造虚假新闻,这是底线。
传媒人到底应该怎么把握道德底线?他们在现实中到底应该怎么做?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真相,认真负责,包容人性,担当道义,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真正落实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媒体作为社会的良知,主要体现为它有强烈的公信力、公正性和社会责任感。媒体的社会责任就在于必须重视传播的受众效果,进行必要的传播筛选和传播控制。面对多元化时代,媒体从业者应该遵守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从业准则,力戒浮躁,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地进行新闻报道、注意社会导向和受众引领。在这些方面,不妨学习新闻界的老前辈如邹韬奋、范长江等,多为时代立论,为民众立言。
|
上一篇:
当下“哭穷帖”满天飞 86.3%受访者称误导年轻人
下一篇:
这是112测试
|
|
|
联系我们 |
|
中国教育品牌网编辑部 QQ:840573529 业务咨询电话:010-52487360 QQ:593634808 投稿、投诉邮箱:lucky.27@12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