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尖商学院MBA起薪在10万美元到12.5万美元
人们很难相信,仅仅在两年前,MBA就业主管们还殚精竭虑地为学生们找工作。2011年,从奢侈品到咨询和技术行业,再到制药行业,就业机会全面复苏。但是让大多数商学院感到意外的是,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重新大举招聘。
美国MBA招聘公司MBAFocus的副总裁布鲁斯·莱恩证实称,那些立志在并购领域就业的MBA毕业生曾经不得不在企业财务部门等待补缺,现在这种情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些希望在银行业工作的(MBA)求职者就在银行业就业,目前的普遍情形是求职者对心仪的工作非常执着”。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职业发展高级总监杰姬·威尔伯表示,就业主管们感到意外,因为银行在2010年招聘的实习生非常少——而实习生职位是随后全职招聘的先行指示。
哈佛商学院MBA就业服务主管亚娜·基尔斯泰德表示,尽管金融公司的复苏快于预期,但银行今年不得不大规模招聘,是因为过去两年很少招聘。她表示:“他们在助理级职务上变得人手拮据,而且现在工作量很大。”所有这些对今年MBA毕业年级的就业前景来说都是好消息。“对MBA而言,这真的不错,因为他们两年没有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了。”
此外,银行招聘热是一个全球趋势,美国、欧洲、印度和中国的招聘专家都报告了银行招聘的复苏。美国银行就是这种招聘热潮的典型例子。美国银行全球校园人才主管斯蒂芬妮?巴特勒表示,与去年相比,公司招聘的MBA数量增长了15%。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就业服务副主任J·J·卡特勒表示,伴随增长而来的是多元化趋势,“银行业领域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电子化。这里有许多投行、销售和交易以外的职位。”
基尔斯泰德表示,在哈佛商学院的941多名MBA毕业生中,7%进入对冲基金工作。“对冲基金具有吸引力,是因为他们(MBA学员)可以见到成效”。私人股本公司的招聘也受到MBA的欢迎。“他们确实对较小的公司感兴趣”。
所有商学院都报告称,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公司、非盈利机构和绿色技术公司等不太传统的雇主前来招聘。汉堡王和巴西化妆品公司Natura就是其中的两个例子。
美国顶尖商学院新毕业MBA学员的起薪在10万美元到12.5万美元之间——从事金融工作的哈佛毕业生的薪资大约是12.5万美元。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最新的MBA学员(2011年1月完成学业)平均薪资是8.74万欧元(合12.5万美元)。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在法国和新加坡设有分校。
Insead有一半学员在1月份毕业——大多数MBA项目在5月或6月毕业——这让该校成了行业的领头羊。而一切迹象都很乐观。Insead就业服务主管桑德拉?施瓦策尔表示,在1月毕业的Insead学员中,93%的人在3个月内找到了工作。“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的就业率。”
总体局势是,来自全球范围内的雇主、招聘职位和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就具有代表性。负责就业服务和学生活动工作的副院长帕米拉·密特曼表示,今年前来招聘的公司数量增长了15%,斯特恩网站上的招聘职位增加了50%。在Insead,397家公司来学校进行了招聘宣讲,包括16家银行,其中5家银行是首次在该学院招聘。
上海复旦大学发现,市场对会讲普通话的MBA学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复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黄智颖表示:“我观察到的现象是,跨国公司有美国和欧洲的雇员,现在他们希望招聘更多的本土MBA学员。”他补充称,招聘模式改变有一个特殊原因,“工业企业和金融公司都在向中国西部扩张,因此它们需要更多的本土员工。”
印度管理学院艾哈迈德巴德分校实习委员会主席萨拉尔·慕克吉指出,印度的市场也在改变,这里冠以MBA名称的项目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目标对准新近毕业的大学本科学生。因此开展PGP-X项目(一种需要工作经历的MBA项目——译者注)的印度商学院和IIMA等商学院,必须让雇主认识到具有工作经验的MBA学位的价值。慕克吉表示,他们的工作开始奏效。“在过去一年里,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来学院专门招聘攻读PGP-X项目的学员”。
但是高薪就业机会复苏也不一定全是好消息,人们对男女之间的薪资差距感到担忧——在MBA毕业生中,女性只占三分之一左右。就业办公室员工表示,一流雇主那里基本没有差别,但欧洲研究机构Catalyst的董事总经理埃莉诺?塔比?哈勒尔-乔登表示,他们的研究则显示情况并非如此:就商学院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而言,女性MBA学员的平均薪资比男性少4600美元。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男性学员和女性学员进入的行业不同。Universum每年针对MBA学员所青睐的雇主进行调查,最近它们对欧洲MBA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理想雇主的排名中,女性将奢侈品公司LVMH排在第五,而男性则把这两家公司排在第25位和第58位。相反,男性将保时捷排在第12位,而女性将其排在第52位。
哈勒尔-乔登并不认可上述结果,她表示,当谈论薪资差距时,人们很容易“指责受害者”。“这当然是你初入职场时在公平方面得到的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