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离县城24公里的村小,三个班级40个乡里娃;村里三代人都当过他的学生
一位乡村教师的39年坚守
“我已经一年没见到妈妈了,下个月的生日,我想妈妈回来和我一起过……”垫江县沙坪小学江石村小的沙石“操场”上,9岁的月月(化名)几度哽咽。昨天,市妇联和市女检察官代表来看望孩子们,并送来了蛋糕、相机、文具等礼物。
这时,人群旁边有一个汉子眼睛也红了,他默默地抹着眼泪。他叫陈毓发,58岁,是垫江县沙坪小学江石村小唯一的在职教师,在这个村小独守了39年。两层水泥房的江石村小,有3个班级(幼儿班、一年级、二年级)40个学生。陈毓发和这片土地、这群孩子有着怎样的故事?是什么让他39年独守村小?
39年坚守
村民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
垫江县沙坪小学江石村小坐落在幽静的江石河边,成立于1953年。1974年,陈毓发从县师范中专毕业后就来到了沙坪小学江石村小,他在这里一干就是39年,村里有人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
据陈毓发说,村小搬了两次,“前面两次都是土房子,条件很差”。2008年8月,长寿县捐赠修建了现在的校舍,“两层楼的水泥房”。虽然现在的校址距离县城只有24公里,但还是留不住老师,“村小最多的时候,有6个老师,200多个学生,但来来去去,现在正式在职老师只剩下了我一个了。”
“江石村是垫江最偏远的地方,走路去县里的中心小学上学,单程需要1个多小时,对刚到学龄的孩子来说太辛苦了。”陈毓发说,现在县里的中心小学也有住读生,但太小了就把孩子送出去住读不太好。“所以,村小的1、2年级才存在到现在。”
陈毓发说,改革开放后村里人都去了城市捞金,可他留了下来,不管周围的老师走走来来,他一直都在。他是家里的第一个儿子,还有1个姐姐和5个弟弟,他们也都去到县城或主城,但老陈还是留下了。
为什么选择留下?“1982年,我也想和朋友一起出去经商,但想法一提出来,先是周围老师劝,后来孩子们听到了风声,哭着来找我,我心一下子就软了。我自己也舍不得放不下。总要有人留下吧。”陈毓发说,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留下的坚强后盾,老伴张治琼甚至免费当起了学校的“炊事长”,中午为孩子们热饭。
两个年级一肩挑
上一节课,他楼上楼下跑
江石村小幼儿班有20个孩子,一二年级有20个孩子。“幼儿班由一位聘用老师教课,我负责给一二年级班上课。”陈毓发介绍。
两个年级的课,他一个人怎么上?“一节课40分钟,我一般都分成两个部分上,比如在一年级班上课,就先让二年级班的学生预习或复习昨天的功课,上完20分钟课后,一年级的学生做作业,我再到二年级班上课。”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室分别在一楼和二楼,每节课老陈都要楼上楼下跑。
记者在教室看到了课表,有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音乐、安全教育、写字等12门课,这些课都由老陈一个人上。“课本和城里娃读的一样,条件有限,课表和安排是我自己排的。”
此外,老陈还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添加课程,“我发现孩子们需要多练写字,就特地加了写字课”。老陈说,他的老本行是教语文。“老师来来走走,课又不能停,我就自学了其它的课程,教案也是我自己写的。”老陈说,最困难的是音乐课,没有钢琴也没有录音机,孩子们只有跟着他清唱,“我很喜欢听孩子们唱歌,很快乐。”
学生们很争气
有30多个成了大学生
“以前,还有5个老师的时候,大概2000年吧,来报名的孩子都点着名要上老陈的班。”说起老陈,张治琼充满了骄傲。
而老陈最骄傲的则是他的“桃李”。“县里帮我统计了一下,到2002年,我教过的学生里有30多个成了大学生。第一届学生中,有的做了职中的老师,有的考上空军第二校;第二届学生里,还有到市园林局当领导的……。”说起教过的学生,陈毓发如数家珍。
“我没有联系过他们,他们也没有回来过,我都是听教委的人说的。”老陈说,他不需要他们回来看望,能听到学生们生活过得好,他觉得特别自豪,“有了价值”。
垫江县沙坪小学江石村小9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跟着婆婆爷爷长大,缺少关爱。”
昨天,孩子们笑得很欢,他们都牵到了“妈妈”的手,还收到了“妈妈们”的礼物,吃到了蛋糕。陈毓发更是喜在心头。“虽然天天在他们中间,但我每次看到孩子哭,还是觉得心酸。”老陈眼眶又泛红了,“村小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好,但比起城市里的学校还很落后。我后年也要退休了,到时候,孩子们还需要人带啊。”老陈说,他真心希望,村里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上学。
昨天临走时,老陈告诉我们,今年下半年,会有一个新老师来村小教书。我们祝愿老陈的心愿早日实现。本组文、图/重庆晨报记者 欧阳玉姝